「你們想要去擺攤嗎?」
在發想這個活動的起因,大概是因為人人總說「藝術家很辛苦」、「做藝術會餓死」。說實在的,有時身為創作者的我們的確偶爾會揶揄彼此,但我從未看過身為一位熱愛創作的藝術家會為了生存而擔憂,往往是對生活充滿想法並且去想辦法讓自己活得有價值。
市集是親近觀者的一種方式
透過市集讓孩子介紹作品給顧客,我們希望孩子除了是創作者也學習成為銷售者的身份,一位創作者要如何向人介紹自己的作品呢?想想其實無論年齡這都會是一種挑戰,被介紹總是容易但自己介紹需要的是勇於表達並具有清晰的思維。
是「作品」還是「商品」?
在討論賣作品這件事,如何讓它簡單一些?近年手作、文創已經越來越普及,在校園、商圈、社區都能見到市集的身影,過去我們常說的「商品」漸漸轉變為「作品」,但所謂「作品」與「商品」如何定義?這之間還是值得我們去思想。
因此,我們分為「原創作品」與「二創商品」兩種販賣項目,「原創作品」是孩子自己課堂中或是家中所創作的作品,只有一件並在售出時邀請孩子在作品上簽名;「二創商品」則是我們將孩子的圖像透過電繪重製並複印成貼紙與明信片販售。
關於藝術作品的銷售
「要怎麼樣別人才會買我的作品?」
在市集的過程中,孩子們最常跑來問我的無關乎是「要怎麼樣別人才會買我的作品?」、「有人買我的作品嗎?」、「我賣便宜一點是不是就有人買?」,這時我們應該回頭看看創作的初心,上面的問題就如「我要怎麼畫才有人買?」、「收藏家會喜歡什麼樣的創作?」,這本身就違背了起初孩子創作的動機。
詢問孩子的作品故事
在把作品賣出去之前先問問孩子,在孩子的創作中往往有很多故事,只要稍微修飾即可將它比喻為作品理念。每一件作品的誕生常與創作者的內在動機或日常生活有關,因此我們不但可以在聊天的過程中多認識孩子一些,也可以試著與孩子建立關係,並誘發他們去思考其他創作的可能與面向。
作品的價值是什麼?
「賣出的作品就一定是好作品嗎?」、「什麼是好作品呢?」,無論是身為創作者、觀眾或是收藏家,我們可以時常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它不會是唯一的解答,但每一次的答辯都有助於我們在觀看或創作一件作品時的態度,因此市集的目的是誘發我們去思考這些問題,以及感受作品在販賣時的心境,進而重新檢視我們對於創作的價值觀。
試圖換個方式思考
活動資訊:
● 2020.08.29 15:30-18:00
●活動地點/士林舊街市集
總策劃|劉昕宜、劉嘉蕙
攝影 |蔣宇傑
藝術家|黃琳穎、林汝廷
小小藝術家
黃昱舜、黃昱瑄、王韵筑、林沂臻、張湘翎、張敬慈
謝予昂、江劭恩、邵珮昀、李昀溙、張雲翔、張雲棠
陳明容、何樂
近期課程
2022.1.30 – 2.03
相關文章
以「玩」作為動詞,一種快樂的、輕鬆的、隨意的狀態,如何玩出美感?我們可以怎麼執行?
2021.12.13
技巧能帶給我們與藝術相似的外貌,卻不一定能深入其含義,創作是最能貼近藝術本質的路程,那「藝術創作」究竟是什麼呢?
2021.07.09
攝影課紛紛成為兒童課程一個關注的重點,但現在攝影器材的歷史小孩又知道多少呢?
2021.06.15
學生們一開始抱怨或討厭一位老師,最後卻在一次次的相處後,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2021.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