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nd Line》賴有豐、劉昕宜共同製作

《Sound Line》(現地製作) 2020.12.27

作品《Sound Line》是以繪畫方式將音樂時間流動的軌跡,以線條、體積感與色彩來表達,另外將透過舞者的肢體重新演繹,音樂流動於身體裡的狀態和情緒感受。

作品《Sound Line》

其實與舞者有豐並不是第一次合作,在錄製訪談時攝影師(宇傑)好奇的問起我們合作動機,我們想了想是在大學時期班展認識,賴有豐:「那時只因為看見作品,就去網路上密她。」,回想起那時候真的是很有趣,學生時期我不是一個會主動去別系認識新朋友,不知不覺就成了網友開始聊創作。在合作的幾次裡印象最深的還是2017年那場《在那天之後》《或許你有話想說》這兩件作品。

《在那天之後》依場地而定

《或許你有話想說》依場地而定

《在那天之後》是我們在台藝時的創作,以夢境、日常、情感為主。作品位於樓梯間,每一個懸掛的高度不同與觀眾的關係也不同,那時會想合作只是單純好奇在不同領域裡會有什麼不一樣的呈現,一靜一動往往是我們兩者最大的區別,我習慣將一份情感堆疊、濃縮於一個載體,如畫作、裝置、雕塑去紀念內在的感受,而與有豐的合作恰恰是一種回溯、對話、演繹等等,重要的是劇本由他編寫而不是由我設定,因為我們希望彼此的創作能維持在真誠與純粹的狀態。

「最後吻一遍 所有我對你的眷戀」是這整件作品最重要的一句話,回憶、夢境、感情、愛戀、失落、紀念等等,在討論作品的過程多半是以一種聊天的方式,去理解彼此對於情感的想法與面對方式,因此在創作上只要真誠的表達自己感受即可。

然而這樣隨機的狀態在《Sound Line》也是如此,起初我們只是談到很久沒有合作,而各自的創作也累積了很多不同的經驗與面向,甚至可以說身心靈都有所不同的變化。

此次「聲音」作為我們彼此合作的主題,合作的方式一樣還是從聊天開啟。過程裡,我們總是笑著彼此根本沒在專心聽對方說話,常常聽到一半就跑到各自的世界裡自由發想,所以用「討論」來形容我們的創作過程似乎不太貼切,就因為忠於自己的感受與狀態,所以會直接地向對方傳達當下想到的點子,至於作品會發展什麼模樣,最終也只有簡單的輪廓。

演出前幾天,我們互相確認作品大致的方向與樣貌,唯有燈光與演出位置是我們共同的決定,其他內容就讓它隨著音樂發生,「聲音」是我們共同的情感對象,流動、顫慄、莊嚴、沈靜是我們共同的感觸,此次與過去不同的是我們是同時進行創作且過程中我們無法見到對方此刻的狀態,全憑當下耳朵聽見的聲音去表現內在感受。

「線條」是我習慣表現情感的主題,在表演當下隨著音樂時輕時重時緩時快,當內在情感波動大時便將炭筆壓碎慢慢拖移直至碳粉消逝,音樂是輔助進入情緒的一種媒介,而情緒能讓我更貼近身體感知的模樣,因此才會將展覽命為「以聲音作為一種身體想像」。

這件《Sound Line》與舞者的合作試圖將存在於我身體裡的聲音感受視覺化,舞者的每一個姿態呼應著《Sound Body》的各式各樣造型,在身體晃動的殘影所留下的路線就如畫中細線連綿在兩個造型之間不停穿梭。

作品《Sound body》
展覽紀錄

《 Sound Line 》劉昕宜、賴有豐|人物訪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H8widaIbI

相關文章

某天起床時我想著:「或許可以用形狀來寫詩?」試圖將形狀拼寫成故事與詞句。

2021.08.09

探討聲音的有形與無形,試想以聲音作為一個身體會是什麼樣的姿態與樣貌。

2020.12.30

模糊的、曖昧的、隨機的,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以純粹的情感去決定每一個形狀的相互關係。

2021.07.28

Web LOGO (Hsin)
Copyright © 2022 Hsin Yi Liu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