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系列

Daydream 2018年 –
若說《潛意識邊緣》是在夜裡意識的騷動,《白日夢》系列就是白天當中清晰的夢境,這類的經驗往往發生在清晨,夢裡能意識自己處於夢境之中,卻不一定能從做夢的過程中抽離出來,同時享受於夢境之中的自由發想與創造,卻對一切不屬真實而感到虛幻,在夢境之中渴望回到現實,或自己所處世界能成為現實,卻在夢醒時分難以區分是曾發生過的真實記憶,還是一切純屬幻想,若將兩者並置思考,我們所經歷的真實也只是短暫的時空,在身體感知上其實差異並不明顯,疼痛、歡愉、悲憤、欣喜,這一切都同存於腦海中的感知。

《三山》, 壓克力、畫布, 22 x 27 cm, 2018

在繪製的過程中這系列的背景別於《潛意識邊緣》只有平塗的色彩,在背景的處理上多了一些符號,可以解讀為暗藏在圖像裡的文字與故事,如一首詩在呢喃或一首歌在背景播放。日常一直保有文字書寫的習慣,有助於梳理與統整心思,時不時隨筆紀錄生活的感受與觀察到的現象,關於時間與無常,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些想法在平時不由自主地跳出來。

《躺草》, 壓克力、畫布, 17.5×22.5cm, 2020

作品《躺草》
在這之前
你早路過我前方
我們是左右兩側芳草地
隨後
你順著風
盤旋在我腰間上

(《雙成單向》壓克力、畫布, 91 x 65 cm, 2018 )

作品《雙成單向》,內容表達的是源自於雙方的溝通都只是單向的表達,因此在作品中能見到左右兩部份,在背景之中有許多紛擾的線條就同在溝通時雙方所說的話語,繁雜、混亂、苛責、批判等等,在繪製線條的過程當中就如同生活經驗中同等的紛擾,在造型上能夠明確的分辨出兩個部分,兩個不同的造型,在溝通時左側上方的開口是受到壓力而生成的破口,右側則是在壓抑與忍耐的過程因此不斷的向外膨脹。

除了日與夜的對比,《白日夢》系列也簡化了「眼睛」的造型,因為媒材的不同,在手稿的階段有很多是來自於對外在世界的觀察,在不斷的繪製後許多常被記錄下來的事物:「眼睛、皮膚、花果、葉、翅、線」。

《潛意識邊緣》系列手稿分析表

漸漸的這些造型變成自身感知世界的方式,其中不變的是「圓」這個造型,無論由點、線、面、色彩、質地都離不開圓這個造型,象徵著個體與個體之間,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圓包裹著各式各樣的背景,在圓與圓相互碰撞與交集的過程當中,因為擠壓或交疊而產生了橢圓的造型,隨後壓力的增加四周的邊漸漸靠攏成為「線」自由地穿梭與綑綁。

( 《粉色夢境》壓克力、畫布, 27×22cm, 2021 )

因此《白日夢》是一種來自內部的心理狀態來回應外在世界對感覺器官的刺激,這些種種感受伴隨在獨處的時刻,很多心裡話總在一個人的時候發酵,在這些時刻「文字」就成為另一種凝縮情感的方式。

相關文章

敦煌藝術中心

展期:2021.08.10 – 2021.11.10|台灣,台北市

潛意識邊緣系列源自於觀看不同物種與造型結構間的創造與結合,同時漸漸成為個人的情緒日記。

2020.07.10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