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語繪畫工作坊《你心中的客家味》

台北客家城南研究駐村展 – 兒童繪畫工作坊
藝術家|蔣宇傑、陳律瑄

攝影 |蔣宇傑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合作單位:兒語藝術

在接到邀請時其實覺得很緊張又興奮,因為客家美食(除了我愛吃的湯圓外)不是我常會接觸到的食物,但卻因為認識藝術家蔣宇傑有了這個機會參與這項計畫,《流變的風味》是宇傑參與「寶藏巖 – 城南駐村計畫」的創作,他訪問四個店家對比個人到台北城南不同的時代變化,以及在台北城南地區作為店家與攤販的視角,我們所吃到的「客家食物」是不是有別於他們記憶中的「家鄉味」呢

孩子們的成品

這項計畫的開始,也是一場藝術家們聊天聊著發想而來的,我們希望在「藝術與生活」、「創作者與觀眾」兩者的交界思考可以做什麼樣的良好互動,讓這些美好的、發人省思的帶入彼此環境周遭,讓藝術有更多的可能參與在大家的日常。

創作,試試從接觸展覽開始

每次看著小小孩看作品真的很有趣,所有的反應迅速、直接、真誠,往往我們可以從回應中感受到他所處的環境與教育如何,小孩的世界很小所以他的認知大多來自生活,身為老師能透過閱讀、學習、實作引導他看見這世界的廣度與深度。

「創作」難在下筆的那一刻,少了示範那我要畫什麼好呢?

在教學時我盡可能避免示範,常常覺得老師應該要「教」,所以示範很重要啊!但真是如此嗎?在創作前會有一些圖片與故事讓我們在腦海裡想像,這些都是我們創作可以用的元素,思考需要時間,而在課程時間限制下,要孩子立馬就有成效並不容易,所以才說靈感需要時間的醞釀和沈澱啊~~

給孩子多點鼓勵與訓練自我的觀察力

在教學現場我們常常能感受到孩子的猶疑,對於一張白紙的開始與嘗試新的主題,總是覺得無所適從或是擔憂失敗,有沒有想過這種情緒怎麼來的呢?重點來自於觀者的回饋,在一旁看著孩子畫出的作品,「你在畫什麼?」(孩子:啊…我果然畫的不像)、「為什麼要畫這個呢?」(孩子:畫這個不好嗎?…),若換個問法:「你在畫湯圓嗎?」(孩子:對啊!我畫成功了!)、「你的顏色用的好漂亮啊~」(孩子:真的嗎?原來我畫得很漂亮~)

發現了嗎?孩子對於創作的自信來自我們的回應,或許我們出自好奇心想知道他們的創作,但卻在詢問的過程中形成了無形的壓力,所以下次開口時先說說你看見孩子作品的優點吧~若真的不知道怎麼開始你也可以簡單問一句:「你畫的好棒啊,願意跟我分享你畫的內容嗎~?」

藝術家 蔣宇傑

工作坊主題「你心中的客家味」,回應兩位藝術家蔣宇傑陳律瑄的作品《流變的風味》、《客板印象》正是在探討我們的主觀意識與對不同文化的片面認知,生活上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對一件事物已經熟悉,卻少有真的深入了解,我印象裡的客家食物常常只有板條、湯圓、麻糬,卻也是因為這次的合作才知道九層粄與豬籠粄等食物,而客家烹調方式所使用的「封」,其實就是燜, 也稱炆。即以大鍋烹煮食物,過程中不掀鍋蓋,密封在容器內慢火燉煮到熟爛。

但既然是創作當然是以孩子心中的客家食物為主,還記得有個孩子把九層粄與湯圓結合成為一道新的甜點,還有豬籠粄與九層塔的綜合體,還有客家小炒、粽子、控肉等等美食,孩子的創意料理如果變成真的菜色不知道會是什麼口味呢~(笑)

展覽資訊:
●展覽期間/2020.10.17-11.15
12:00-18:00(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邊境52號展間
《Hashtag#客板印象》藝術家│陳律瑄
《流變的風味》藝術家│蔣宇傑

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合作單位:兒語藝術

更多展覽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attichostel/posts/3443751335711820

相關文章

攝影課紛紛成為兒童課程一個關注的重點,但現在攝影器材的歷史小孩又知道多少呢?

2021.06.15

學生們一開始抱怨或討厭一位老師,最後卻在一次次的相處後,師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2021.05.05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